【前路茫茫】(1)「暴疫」夾擊招聘市場淪陷 大學生搵工難畢業即失業

「工作找不到,轉而繼續進修,現時又很難做到!」24歲應屆大學畢業生江同學這種兩頭不到岸的情況,相信是眾多求職心切的大學畢業生的寫照。在 「暴疫」夾擊下,失業率創逾15年新高,職位空缺大減,大批欲投身職場的畢業生需與具有工作經驗的失業大軍「爭飯碗」,求職難上加難。面對職位空缺僧多粥少,畢業生如何突圍而出?有工會特地設立「青年搵工快訊」,協助求職青年進行工作配對;有青年服務機構則提供模擬視像面試、整理履歷等訓練,助求職畢業生突破困境。

文:陳 明 圖:黃冠華、資料圖片

「去年年底本以為一切順利,但突然間疫情爆發,很多事並非在自己預想中的軌道運行,出了很多差錯,實際上未來打算真的不算太明朗。」在廣州暨南大學修讀國際政治的應屆畢業生江同學,向本刊記者道出對前景的迷惘。

畢業生缺工作經驗難競爭

江同學在中學時期曾做過跟車、倉務等兼職,北上升讀大學後便專心讀書,只在學校協助策劃活動等,大學三年級時曾在工聯會元朗地區服務處實習,工作經驗寥寥可數。據他所修讀的學科出路,大多任職與社會工作相關或專門研究政治、政策等工作,他參考過往師兄師姐的經驗,早在去年底已準備找工作,豈料回港過新年期間碰上新型肺炎爆發,連帶市道受去年中社會事件持續影響,合適的職位招聘少,寄出的數封求職信均石沉大海。他感慨地說:「工作找不到,如果找不到工作便繼續進修,到內地進修又好,去其他地方讀又好,現時都好難去做。」

受到疫情封關影響,江同學新年過後一直「滯留」在香港家中,只靠視像教學上課,就連畢業考試亦改為提交文章作為評核。他並不擔心下半學期的學習經歷會被僱主視為「學習空白」,反而認為僱主招聘時着重經驗多於學歷,在經濟環境欠佳下,招聘時亦較為審慎,形容畢業生目前的求職狀況處於「尷尬位置」:「僱主考慮要請經驗充足的,不會請你;要請較後生又相對人工可以再低一點的,可以等下一屆畢業生,又不用請我們,我們究竟可以怎算?」

政府臨時工「美化」履歷

雖然在內地讀大學,但江同學坦言從未有想過在內地找工作,因內地薪酬遠低於香港,故只集中在港找工作,但在未找到全職工作前,又不想草草找一份兼職填補空白期,現時轉而寄望政府開設的臨時職位:「如果以兼職心態去賺取工作經驗,僱主都會見到你的兼職其實很零散,實際幫助不大,政府臨時職位雖然是臨時,但係寫明香港特區政府某個部門,日後展示履歷亦較為好看,好過普通兼職,認受性亦會大些。」

江同學慶幸,自己平日節儉加上以前兼職儲到一點積蓄,可照顧自己日常開支,家中亦暫無經濟壓力,但假若再靜待一段時間仍找不到工作,會考慮報讀僱員再培訓局課程,既可裝備自己亦可獲得津貼。他相信,不論社會事件也好,疫情也好,終會有完結一日,他對自己求職前景仍保持信心:「我覺得我未去到最慘的一個,但不可以因為我不是最慘,社會便忽視這個問題,因為青年問題是要整體去看,每個人的條件及承受能力不同,社會應該想想辦法,投放更多資源或力量,去幫助青年人。」

失業率急升擠壓學生就業機會

本港過去一年受到「暴疫」夾擊影響,引發結業裁員潮,失業率由2019年3至5月份的2.8%,飆升至今年4至6月的6.2%,失業人數亦增加超過一倍,由114,100人增至240,700人。其中20至24歲的青少年失業率,更由去年的6.8%,升至今年的14.3%,有29,100人失業。

市面職位空缺亦大幅減少,大學聯校就業資料統計庫(JIJIS)向本刊提供的數據顯示,今年1月至5月透過平台提供的全職職位空缺有19,308份,較去年同期大減47%,當中以資訊科技 \ 電訊 \ 科技產業最多;其次是銀行 \ 金融及工程,平均月薪17,548元。而兼職職位空缺亦銳減71%,由去年2,607份減至今年同期只有749份;實習職位空缺亦由去年10,476份減至今年7,198份,減幅達31%。

政府今年4月初公布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時,宣布預留60億元在未來兩年於公私營機構創造3萬個臨時職位,最長12個月,至今已推出逾5,000個,大部分職位適合應屆畢業生。另政府表明本年度會招聘逾1萬名公務員,並將政府及公營機構的短期實習名額增至近5,000個。

李忠澤:就業空缺十分有限

為協助青年就業,工聯會青年事務委員會早前與工聯會就業輔導中心合作,推出「青年抗疫搵工快訊」,為青年提供就業配對服務。工聯青委副主任李忠澤表示,近期每月接獲10多宗青年求助,至今約有80%成功獲職位配對,但同時亦發現,可以提供配對的就業空缺十分有限:「尤其近一、兩個月,職位空缺少了很多,特別是旅遊相關或建築行業職位空缺大幅減少,甚至個人服務業相關職位,亦因為不同社交限制措施而有所減少。」

李忠澤認為,由去年下半年發生的社會事件,連帶至今年疫情爆發,導致就業市場職位空缺大幅減少,而工會接觸到不少青年亦普遍面對失業、減薪或放無薪假,應屆畢業生要與市場上的失業打工仔競爭,經驗不足是劣勢,求職難上加難。「這是一個大環境,如果大環境沒有很大改善,議價能力相對不高的求職者,便會面對這種困難,這亦是青年人面對的情況。」

政府應增辦培訓課程

政府除了開創臨時職位紓緩失業情況外,李忠澤更認為需要增加培訓課程種類,並提高津貼金額。例如開設一些配合新經濟或新科技的課程,可讓青年人多一個選擇,亦可為將來經濟復甦時累積人才。李忠澤建議,青年人除了找工作一途外,亦可選擇進修技能培訓課程,不應只坐着乾等:「能夠善用這段時間,因應自己想發展的行業,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。兼職亦是一個選擇,對有興趣發展的行業,經驗始終相對重要。」

鄺穎琦:視乎學生如何裝備自己

以往每年舉辦「青年就業博覽」的香港青年協會,去年起改用網上求職平台形式,協助青年求職。青協督導主任鄺穎琦形容,今年僱主反應較慢,過往短時間內或已有超過100間公司提供職位,但目前只有約30多間,相信與經濟欠佳有關。職位數量較以往少,薪金水平或較低,反映僱主招聘較為審慎。

青協從觀察中發現,應屆畢業生與具經驗的失業者在同一職場競爭,不一定會被比下去。鄺穎琦指,個別學科的就業前景其實不差,例如資訊科技、電子商貿或數碼營銷等較新的行業,即使市道不景,仍有人手需求,但個別較一般的學科例如行政、商業等,則競爭較為激烈,求職時或要思考自己有哪些技能可以突圍而出:「難以一概而論今年大學畢業生一定找不到工作,其實很視乎他們如何裝備自己,應對這個突如其來的疫情。」

勿長期觀望要把握時機

鄺穎琦指今年畢業生求職會感到相當困惑,始終是踏入職場首份工作,希望靜觀等候較好機會,不過亦要考慮本身經濟條件:「觀望到一個時間,無論如何都好,他們都會找一些短期職位或兼職,至少先處理到自己開銷。」她認為,不少大學生畢業前都會做兼職,建議可選擇與自己學科相關的兼職或實習機會,部署日後再找一份穩定或適合的工作。

至於會否有畢業生為了避開在市況低迷期間求職,而選擇再進修或升學「避難」,鄺穎琦認為,要視乎畢業生本身條件:「現時說,要花多兩三年修讀多一個學士或碩士,無論時間和金錢上都是壓力。」她指,不少大學生求學時期都會申請學生資助貸款,畢業時已孭着一身學債,需要準備還款,加上發展事業有黃金時間,相信較多畢業生會選擇先工作,或工作一段時間後同步再進修。

不要磨滅意志應常存希望

不過,鄺穎琦認為找工作不是一時三刻的事,長時間找不到工作會磨滅意志,奉勸青年人要常存希望,亦要因應市場步伐作出改變,更要認清自己的興趣及能力,找出合適的發展方向,必定會走上康莊大道。「我相信這個時代,這個疫情下琢磨出來的青年人不一樣,最重要是如何將這些經驗或所學用於日後,面對逆境的能力其實永遠適用,未來青年要裝備好這項能力,準備隨時作出改變。」她又建議,政府的支援青年就業政策應涵蓋至大學畢業生,協助他們了解求職需要或提供在職培訓,亦可短暫紓緩青年失業壓力。

37047

相關文章

最新文章